幾種常見英文寫作的基本組織架構

幾種常見英文寫作的基本組織架構

文 / 簡士捷 (本中心教師)

英文寫作能力對大學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作文要寫得好,下筆寫作之前,在腦海中一定要有好的文章組織架構,應避免寫一句想一句,而是應如同蓋房子般,先打好地基,再加上鋼筋水泥,房子有了好的架構,才能穩固。然而對於台灣學生而言,要寫好英文文章,首先了解英文與自己母語文章的特色差異是絕對不可少的步驟。然而,我們常常聽到中文和英文在寫作上面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組織架構,例如在中文寫作強調起、承、轉、合,或冒題法,文章的重點要慢慢地鋪陳建構,一步一步地去引導發展,漸漸地把要強調的主題烘托出來,最後謎底終於揭曉,讓人恍然大悟。意即在全文的開端先不講明全文的主旨,先以其他的方式帶出,而後才真正引出全文的旨意。而英文寫作的結構剛好相反,其文章很多都會要求整篇文章的第一個段落就要給出主旨(thesis)。也就是所有扼要的重點,從一開始就全部呈現出來了,接下來的所有段落的重點則在於用不同的證據與例子去支持文章的主旨。

除了上述基本的寫作組織過程整體的大方向外,按不同文體,依Oshima & Hogue (2013),在英文寫作上有幾種常見的基本的文章組織架構,茲簡介如下:

一、分類式文章
這類文章為英文寫作的基本型,主要將主題分為數個子題並在每個段落加以討論。一般而言,分類式文章可運用於解釋原因、理由、型態、種類、特質、方法、優勢、劣勢等,也是報告或考試常見的寫作類型,如:
Explain the three causes of inflation.
Describe the basic types of soils and the additives needed to prepare each type for planting.
Discuss the causes of the Trojan War.
Explain the three main forms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
Describe the various classes of drugs used to treat depression.
基本上有三個重點去組織分類式文章:
1. 將主題分為數個子題並在個別段落加以討論。
2. 於文章主旨表明為分類式的文章,如說明子題的數目、名稱。
3. 段落與段落之間使用轉折詞去引導您的讀者從一個子題到另一個子題。

二、時序組織法:步驟式文章
這類的文章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論點,有明確的過程,描述一系列的步驟或事件,常用於步驟式的文章 (如使用方法),或是用於敘述性的文章 (如故事、歷史、傳記與自傳)。要寫好時序性的文章,基本上有四個重點:
1. 通常遵循時間順序並依照實際狀況將步驟或事件群組成段落,一個清楚明確的時序大綱能幫助組織此類的文章。
2. 在前言闡述主題時,說明您將以時序來組織文章,如the process of、the procedure for、plan、develop、evolve、five stages、several phases等。
3. 使用描述時間順序的字詞來表示步驟或事件的順序,清楚地表明一個步驟結束和下一個開始,例如first of all、in the beginning、then、next、after doing this、finally等。
4. 仔細檢視每個過程,尋找是否有遺漏或順序顛倒的步驟或事件。

三、因果式文章
這類文章在描述起因(原由)與效果(結果)的學術文章中十分普遍。需特別注意題目問的是要您討論起因(原由),或效果(結果),抑或兩者皆需討論。有兩種常見的組織方式:
1. 區塊組織法:將所有起因(原由)集中在一個文章區塊、所有效果(結果)集中在另一個區塊討論。當您寫的主題是較複雜且文章的長度較長時,兩個區塊間可用一個轉接段落來銜接。或者單只討論起因(原由)或效果(結果),因各自內部討論的起因(原由)或效果(結果)性質有很大的不同時,亦可採用一個轉接段落來銜接。
2. 連鎖組織法:當因果關係密不可分時,可以先寫一個因、再寫產生的果、然後這個果如何成為另一個因、導致另一個果、再成為另一個因… 等,依此類推。
文章中,可以加入多種描述因果關係的字或詞 (如與起因相關的轉接詞: for、because、since、as、to result from、to be the result of、due to、because of、the effect of、the consequence of、as a result of、as a consequence of等),與效果相關的轉接詞: as a result、as a consequence、consequently、therefore、thus、hence、so、to result in、to cause、to have an effect on、to affect、thereby等),幫助讀者掌握您的論點。

四、對比式文章
這類文章常用於比較或對照人事物的相似性或相異處,可見於各類學術領域的文章。有兩種常見的組織方式:
1. 分點組織法:將每一個共同點或相異點依序分開討論 (可依重要性排序),如先討論一個共通點、再討論一個差異點、然後再提出一個共通點、再比較一個差異點…等。
2. 區塊組織法:先將所有共同點放在一個文章區塊討論,而所有相異點放在另一個區塊說明;也可先討論相異的部份,再說明共同的部份。
文章中,可以加入比較的轉接詞(如similarly、likewise、also、too、just as、both…and…、not only…but also…、neither…nor…、like、similar to、the same as、alike等)或對照的轉接詞(如however、nevertheless、nonetheless、although、even though、though、despite、in spite of、on the other hand、in contrast、on the contrary、different from、dissimilar、unlike等),幫助讀者了解您的論點。

五、辯論式文章
這類文章常見於TOEFL、IELTS寫作題目,目的是說服讀者同意您對某個議題的看法。作者必須針對議題選擇且站穩立場,自始至尾立場一致,並且提出強而有力的論點支持選擇的立場。辯論式文章獨特之處不僅需要提出支持正反立場的理由,同時也必須討論另一方的理由並反駁其理由。如此一來,作者即能提高文章整體的客觀性,當文章呈現是合理的且開放的,讀者將比更願意聆聽您的意見。
辯論式文章基本上有五個要素:
1. 解釋議題
2. 清晰的文章論題
3. 簡單陳述反對的意見
4. 反駁反對的意見
5. 您自己的論點
可以使用區塊組織法或分點組織法來架構文章,並請記得除了您自己的看法,也要納入反對的意見。文章中,可以加入對比性的轉接詞 (如however、nevertheless、nonetheless等)來連結反對的意見與您反駁它們的論點。

區塊組織法
I 介紹
解釋議題與主旨
II 正文
區塊1
A 對方論點
B 反駁1
C 反駁2
D 反駁3
區塊2
E 您的論點1
F 您的論點2
G 您的論點3
III 結論
總結您自己的看法

分點組織法
I 介紹
解釋議題與主旨
II 正文
A 對方第一個論點與您自己的反駁和論點
B 對方第二個論點與您自己的反駁和論點
C 對方第三個論點與您自己的反駁和論點
III 結論
總結您自己的看法

本文簡述了五種常見的英文寫作文章架構與寫作的基本邏輯,包括分類式文章、時序組織法:步驟式文章、因果式文章、對比式文章與辯論式文章,有了基本的英文寫作骨架概念,之後就是如何將內容充實,也就是將想法適當地放入骨架內,充分傳達語意,以達寫作發表的目的。另外,本文所提的文章架構主要是針對一般學術性質寫作。其他如創作型或文學性等寫作,有其各自思考邏輯,本文所探討的文章架構不一定完全適用。

參考文獻:
Oshima, A. & Hogue, A. (2013). Longman Academic Writing Series 4: Essays. NY: Pearson Education.

臺大寫作教學中心電子報No. 010